時間:2023-09-08 17:12:51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小學德育的重要性及意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作文是小學語文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語文學得好與壞在作文寫作中都會間接地反映出來,作文是關系到整個語文教學質量的大問題。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學習方法欠缺等原因讓學生對寫作產生抵觸心理,對寫作失去興趣。加之個別教師忽視學生身心發(fā)展實際情況,不合理安排命題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生對作文寫作的反感情緒,導致寫作水平愈加直線下降。如何讓學生提起對作文寫作的興致是當下教師們深刻思考的問題。
一、激起學生興趣,發(fā)揮自主性
預習是一種鋪墊,一種導學,引導促使學生學會對問題提前思考的意識。在預習中,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在興趣的帶動下得以發(fā)揮主動性,調動已有的知識和能力,開展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考、綜合等一系列活動去感知作文、理解作文。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自主性和選擇權得到滿足,思維活躍起來,對于寫作充滿自信與好奇,改變對作文寫作厭煩的態(tài)度,寫作興致高昂,逐漸化被動為主動,興趣寫作意識加強。
二、提高閱讀能力,豐富自己的知識
預習并非是簡單地閱讀和瀏覽,而是發(fā)掘問題、提出問題的思想活動,在預習中學生有了寫作興致,為更好地表達會開始尋找自己的寫作素材。而在翻閱大量書籍時,無形之中增加了他們的閱讀思考能力,豐富了自己的課外知識,為了自己作文的寫作積累經驗,我在實際讓學生寫作時會先要求搜集相關信息。通過不斷搜集相關知識的過程,學生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增加大量詞語及語言組織技巧積累,從而使學生在以后的作文寫作中有更多的概念化框架作支撐,寫起作文會更加容易,從而讓學生喜歡上作文寫作。所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和知識,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加快課堂教學進程,提升教學質量
教師通過對學生作文寫作水平情況的觀察檢驗,掌握到作文教學規(guī)律,把握了作文命題的方向。就能根據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加大課堂容量、增加課堂密度、提高課堂效率。比如教師在課前教學中,針對學生目前的情況,選擇適合學生寫作的命題形式進行訓練,符合學生情感抒發(fā)的需求。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作文命題方向,領會命題含義。寫作起來更加清楚明了、得心應手。比如,我在作文訓練中,首先讓學生弄清此次寫作訓練的要求是什么,作文寫作的方向是什么。其次,引導學生以閱讀例文來借鑒或模仿本次作文寫作方法和形式等,讓他們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學得、寫得都輕松自在,課堂氛圍也十分活躍歡快。好的作文層出不窮,教學質量得到保證。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做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來促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提高。
1.合理安排預習的時間
教師可以根據作文寫作的難易程度安排學生預習的時間,課之后的剩余時間,并根據剩余時間的多少,來安排預習時間的長短。如果剩余時間多,可以多預習幾類,預習時鉆研得深入一些;反之,如果預習的時間較少,則應該把時間用于薄弱類型的預習。
2.重視想象力、聯(lián)想力的培養(yǎng)
豐富學生作文命題形式和內容選擇的多樣性,特別是對當下時事的關注,擴展學生的視野,發(fā)散他們的思維,重視對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的培養(yǎng),塑造學生自我個性。我在教學中就特別重視對他們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的培養(yǎng)。想象力與聯(lián)想力能檢測一個人的個性發(fā)展程度,衡量一個人創(chuàng)造性思維潛力的大小。良好的預習習慣可以讓學生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得到很多強化的訓練。一次作文題目在學生的腦海中可以出現(xiàn)多種可能性。預習時頭腦中的概念可能是一種,在真正寫作時可能又是另外一種,這種未知可能性讓學生情感得到盡興的釋放,提起對寫作的興趣。
3.發(fā)散思維能力的訓練
我在教學中要求他們隨時在生活中做好“預習”。搜集素材,豐富閱歷,開闊視野,強化認識,這樣才能更好地避免學生再次在作文時寫出空洞、無味的文章來。比如,讓他們或用文字表述或用畫畫的形式對自己身邊事物做出及時評判,然后在上課時間給予具體指導,了解學生聯(lián)想的目的和方向,把握聯(lián)想的定位,指導對聯(lián)想的引申。學生在自己的觀察體驗中,自我創(chuàng)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得到了加強,在表現(xiàn)鍛煉中發(fā)展了個性。
課前作文預習讓學生有了一定的目的性,思維和能力得到鍛煉與提高,增強了學生寫作的信心,滿足了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的欲望,同時提高了教學的效率與質量。課前作文預習是奠基石,學生做到有“備”而來,堅持不懈,在獲得自我實現(xiàn)的同時又取得長足的進步。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重視對學生預習意識的培養(yǎng)與訓練,塑造更多社會需要的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一、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力的重要性
1.從教育部等部門制定的各項政策、文件和標準看
自2004年12月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伊始,教育部及各級各類教育部門相繼出臺了大量的有關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政策文件和通知;2005年4月教育部下發(fā)《教育部關于啟動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要求2007年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建設計劃,并同步開始了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根據黨的十七大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的要求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決定從2010年起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以下簡稱“國培計劃”)以進一步加強教師培訓,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其中,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是“國培計劃”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全面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2012年3月,教育部印發(fā)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教技[2012]5號)(以下簡稱《規(guī)劃》),《規(guī)劃》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選擇。制定和實施《規(guī)劃》,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xiàn)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創(chuàng)新,對于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學習型社會和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大意義。2012年5月,教育部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教師〔2010〕4號)、《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幼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教師〔2011〕5號)要求,特制定了《“國培計劃”課程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稑藴省肪汀艾F(xiàn)代教育技術能力”模塊在不同學科和學段均從專題、學時、內容要點三個方面做了十分具體的要求,由此可見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力的重要性。
綜上可知,教育部及下屬各級教育部門對各級院校教師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力的重視,尤其是關注中小學教師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國培計劃”正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地開展,根據對《“國培計劃”課程標準(試行)》的研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是其課程標準內容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國培計劃”實施的初級階段加強對中小學教師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力的重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現(xiàn)實意義。
2.從現(xiàn)代教育技術本身看
所謂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就是以現(xiàn)代教育思想、理論和方法為基礎,以系統(tǒng)論的觀點為指導,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的教育技術。它是現(xiàn)代教學設計、現(xiàn)代教學媒體和現(xiàn)代媒體教學法的綜合體現(xiàn)。是以實現(xiàn)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教學效益最優(yōu)化為目的。
我國教育技術專家李克東教授因此也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這一概念給出了自己的定義――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運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xiàn)教學優(yōu)化的理論和實踐。
中小學教師掌握好現(xiàn)代教育技術,并加以合理地運用,有助于解決基礎教學中所遇到的相關問題,促進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提升我國基礎教育質量之目的。
二、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力對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1.現(xiàn)代教育技術有助于豐富中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及獲取教參的方式
經過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占40.4%,使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占58.1%。為優(yōu)化教學過程,充實教學內容,大部分教師會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來充實課堂教學。教學中主動上網搜尋參考資料的占 66.1%,購買相關書籍、印刷資料的占25.2%,采取其他措施的占8.7%。
2.教育技術是教師專業(yè)化的基礎
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教學設計正在成為一門技術,教學設計技術被譽為教師的專業(yè)技術;教育技術學由于提供教育專業(yè)性技術而處于專業(yè)性的核心地位。
3.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能創(chuàng)設最佳教學情境,以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xiàn)教學信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均衡發(fā)展,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優(yōu)化語文教學手段、優(yōu)化學生的認知過程,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以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文、詩詞等內容為例,這部分內容因其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且教材本身提供的知識背景有限,學生很難理解該部分內容,這時可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4.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促進素質教育水平的提高
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發(fā)展需求,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的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fā)人的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
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開展合作式學習,讓學生學會協(xié)作,以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yǎng)學習的自信心;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產生積極、愉快的學習情緒,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有效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模式,促進素質教育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林萬新.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效果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8):56-58.
[2]王源.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程的再設計[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0,20(2):65-69.
[3]趙立影,吳慶麟.基于認知負荷理論的復雜學習教學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10(4):44-48.
[4]柯速約.“國培計劃”現(xiàn)代教育技術模塊的情況調查與分析[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10-13.
要做好語文課預習首先我們要清楚預習的涵義。何為預習,《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
我認為,預習應該包含緊密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即預先學習和預備學習。預先學習以預備學習為目標,預備學習以預先學習為基礎。預習是為了更好地聽課,更好地掌握知識。所以說,預習是學生課前的一種自主認知活動,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課文先進行了解、質疑、思考的過程,是課堂教學之前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的過程。
二 預習的重要性
葉圣陶先生說過:“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币荒昙墝W生必須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通過預習,學生可以了解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并進行有的放矢的學習。
1.預習有利于學生提高聽課效率
不經過預習的聽課,只能是老師講什么就聽什么,分不清難點和重點,失去了聽課的目的性和選擇性;預習后帶著自己的問題上課,目的明確,注意力易集中,聽課效果好。
2.預習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如果學生能堅持預習,自學能力就會提高,閱讀的速度會加快,思維變得敏捷,分析綜合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抓住問題本質的能力就會提高。
3.預習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通過課前預習,能讓學生掃除聽課中的一些障礙,在課堂上可以聽懂,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同時因為上課聽懂了,課后用于復習的時間相應減少,做作業(yè)的速度加快。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提高,學習效率也會大幅提升。
4.預習有利于學生提高筆記能力
聽課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是做課堂筆記。如不經過預習,就會盲目地抄老師的板書,不知道哪些內容教材上有而不必記,哪些內容是書上沒有的或是老師反復強調的重點而必須詳細地記。由于忙著抄板書,便沒有精力動腦筋去思考和理解問題。經過預習,記筆記就會有的放矢。
三 學生語文預習存在的問題
一年級學生在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無所適從
預習語文,對許多學生來說,常常感覺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要么騎馬觀花,將課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預習;要么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查出幾個生字生詞,便以為是預習。
2.不抓重點
一些學生預習語文時,只是簡單地自學生字,把課文讀熟,知道課文主要講什么而已,沒有做總結思考。
3.敷衍了事
一些學生在語文預習時有敷衍現(xiàn)象,在沒有讀課文之前就動筆標小節(jié)圈生字,根本就沒有用心讀課文,只是把預習看作在書上做幾個標記,這樣,預習就漸漸失去了它的作用。
四 進行語文預習的方法
作為剛入學不久的小學一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剛接觸不同于以前的教育,對如何學好還沒有足夠的認識,需要教師進行指導。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對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語文預習進行指導呢?
1.要明確一年級語文預習的主要任務
對照新課標相關要求,我認為一年級預習可分兩個階段:一是漢語拼音學習階段,以口頭預習和預習習慣養(yǎng)成為主。任務是讓學生練習拼讀音節(jié),記住新課中字母的形。二是識字和課文教學階段,主要任務是:(1)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讀準字音,看清筆順,想想記憶字形的方法;(2)借助拼音將課文讀通順,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劃出詞語;(3)標好自然段的序號。
2.預習時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
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并不知道預習時該做些什么。因此,在每次預習之前,我們要告訴他們預習的目標和要求。比如,預習《詠鵝》時,可讓學生先圈出不認識的生字,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并在家長幫助下制作生字卡片;再讓他們熟讀詩歌,直到熟能成誦為止;最后要求他們在讀詩時把握節(jié)奏。有了要求,加之對學習新課文的“求知欲”,學生會在家長的督促和幫助下完成預習,預習的扎實與否,直接影響到第二天的課堂教學質量和進度。
3.努力提高學生的預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不是他們學不會,而是想不想學,愛玩愛鬧是他們的天性,沒有老師監(jiān)督進行預習對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所以老師必須想辦法提高他們的預習興趣,才能有好的預習效果。所以,在預習的初始階段,我們可以采取下午放學布置學生預習,第二天一早就來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讀得好,看誰讀得有進步,及時進行鼓勵,以激起大部分學生的預習興趣,有了四五次之后,學生都不用老師布置,自己就知道每天晚上回家進行預習了。
4.語文預習要講究方法,培養(yǎng)習慣
翻開一年級語文課本,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漢語拼音之后,安排了兩種課文形式,一種是識字,另一種是課文。對于這兩種形式的課文,老師布置預習的目的主要是借助拼音把詞語讀準,把課文讀通順,并通過預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已有知識,使之與新知識聯(lián)系起來,為課堂學習做準備。因此,學生預習時要具體做好三件事:第一,讀一讀。讀詞語和課文。讀課文,一般讀五遍。1~3遍讀準字音,第4 遍讀通順句子,讀出停頓。第五遍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來。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多讀幾遍。第二,想一想。課文中感興趣的句子、詞語是什么意思,生字怎么記,如果孩子求知欲旺盛或好奇,他就要借助圖畫去研究。第三,問一問。對于自己解決不了而急于知道的問題可以向父母或他人請教。如得不到答案可以在旁邊畫問號,在課堂上解決。
五 結束語
學習主動性決定孩子學習的效率,預習是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好方法,是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徑。有效的預習才能保證有效的課堂,隨著孩子能力的不斷提高,指導孩子預習的方法也會逐步完善?!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孩子學習、預習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習慣,更多的還需要家長的配合。相信,長期堅持會有收獲的!
參考文獻
[1]周杰.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預習[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8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2-0188-01
隨著科學和網絡的發(fā)展,人類進入了信息化社會,信息社會所具有的全球化、信息化特征給小學語文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同時在主體性教育、建構主義等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開始的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的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藝術素養(yǎng)主要是指關于藝術的認知、體驗與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的素養(yǎng)和修養(yǎng),它不僅是語文教師自身人格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培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的藝術素養(yǎng)有重要的意義,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藝術素養(yǎng)應從語文教師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和教學素養(yǎng)兩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小學語文教師藝術素養(yǎng)的重要性
第一,小學語文教師高超的藝術素養(yǎng)可以創(chuàng)造靈動的課堂,絕佳的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內容靈活組織,教學節(jié)奏的恰當把握,教學方法的自如運用,和教師的藝術素養(yǎng)有重要的關系。高超的藝術素養(yǎng),可以將單項的知識灌輸,被動的接受改變?yōu)閹熒g靈動的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知識的提升,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第二,小學語文教師高超的藝術素養(yǎng)可以形成教師的教學特色。能否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小學語文教師的藝術素養(yǎng)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如“上海錢夢龍老師創(chuàng)立的‘三主?蒺、‘四式?蒺導讀法,北京寧鴻彬老師創(chuàng)立的‘卡片教學法?蒺,遼寧魏書生老師創(chuàng)立的‘六步課堂教學法?蒺,上海于漪老師的情感教學法,北京程翔老師的啟發(fā)式教學法,江蘇李吉林老師的情景教學法,上海蔡澄清老師的點撥教學法等”, 都是他們自身經驗的結晶,其中藝術素養(yǎng)也起著至觀重要的作用。
第三,小學語文教師高超的藝術素養(yǎng)影響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心理、生理上都不成熟,教師的示范作用對他們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生總是不知不覺地模仿老師的言行,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語文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輸,更是情感的傳達,語文教師不僅是語文專業(yè)知識的傳輸者,更是小學生的思想啟蒙者,語文課對小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自覺地學習語文。
二、小學語文教師藝術素養(yǎng)培育的途徑
(一)小學語文教師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語文學科素養(yǎng)包括了語文教師靜態(tài)的認知要素和動態(tài)的情意要素兩個指向,是語文教師作為言語運用表率者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技巧和涵養(yǎng)的表征。
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小學語文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知識儲備、語感培育、情趣培養(yǎng)、思維擴展。
1.知識儲備
新課改的開放性和語文教學的綜合性都要求語文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量。語文教師不僅應該不斷深化自身語文知識的積累,更應該汲取不同學科的知識,來充實自己的知識積淀,在知識的儲備上不僅要做到“淵”,更要做到“博”,要兼收并蓄。只要教師的知識醇厚,在教學的過程中,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地刪減,才能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許多問題游刃有余加以解決。是知識的欠缺導致語文教學缺乏生機和活力,導致教學目標無法有效實現(xiàn),甚至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
2.語感培育
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藝術素養(yǎng),離不開高品位的語感的培育。新課程要求教師的角色從知識傳輸者轉變?yōu)樾抡n堂的主動構建者。語文課程資源無處不在,教科書、報刊、網絡、報告會、演講會等等,關鍵在于教師要用自己細微的觀察、敏銳的眼光去篩選、整合,使語文教學生動活潑。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高品位的語感能力。
3.情趣培養(yǎng)
朱自清認為“欣賞是情感的操練,可以增加情感的廣度、深度,也可以增加高度”。 這里的欣賞即內心深處的一種熱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情趣。所謂語文情趣,“就是對語文的一種熱愛和喜歡,出于這種熱愛和喜歡,他(她)會‘全神貫注?蒺于語文的學習中,把時間、精力盡可能地集中、專注于投入到閱讀、寫作中去,并從中感受到無窮的‘快樂?蒺?!?語文所具有的人文性特征,決定了從事這一職業(yè)必須要熱愛這一職業(yè)。情趣是內心情感的不經意流露,它顯示了一個老師的美學趣味、藝術素養(yǎng)等內在的修養(yǎng)和品位。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自己的語文情趣,方能創(chuàng)造詩意的課堂。
4.思維擴展
“語文思維是思維主體在運用漢語進行認識與表達、審美與創(chuàng)造、鑒別與吸收的思維活動中,借助于形象對語文對象展開的概括和間接的認識過程?!?新課標特別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具有豐富、開放的思維能力,語文教學不僅需要感性的知覺,也需要靈動的思維。思維是語言的來源,思維對于言語的理解來說更深刻,尤其是在語感無法發(fā)揮作用的時候。所以,語文教學中要靈活地運用各種思維形式,語文課堂才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語文教師的語文教學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師的學科素養(yǎng)只有與教學素養(yǎng)密切地結合才能真正的提高藝術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的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學評價與反思的能力。
1.與學生的互動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去了解、認識學生,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情感追求、知識結構、思維方式等,同時要學會傾聽學生,學生作為一種富有生命力的課程資源,他們的經驗、知識、興趣等對于教師藝術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忽視對學生的研究和傾聽,將使課堂失去靈動的氛圍,失去應有的藝術性。在研究和傾聽的基礎上,要建構與學生良性的、合理的互動,在這種對話中,教師與學生共享知識、意義等,獲得共同的進步和提升。
2.駕馭課堂的能力
作為教學的主導者,語文教師對教材要有獨到的見解和把握。要用心去體味教材,真正領悟教材的特點,用自己的思維、想象構建起一個立體的精神世界,使靜態(tài)的教材經教師的解讀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中去,使教師真正的成為作品精神的舞者,使課堂的氛圍惟妙惟肖,學生在樂學中獲得豐富的情感升華和知識的提升。
3.教學評價和反思的能力
新課標要求教學評價要有開放性,教師不應用固定的結論束縛學生的思維,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去思考。提高小學教師的藝術素養(yǎng)就需要不斷強化教學反思能力,如果僅僅滿足于現(xiàn)有的教學,而不進行反思,從反思中汲取經驗和教訓,語文教學就不可能有一個質的提升。
總之,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藝術素養(yǎng),就必須從學科素養(yǎng)和教學素養(yǎng)兩個方面入手,不斷地提升自我,才有可能構建靈動的課堂,使語文的藝術真正地變成藝術的語文。
參考文獻:
王迎春.新世紀中學語文教師素養(yǎng)論[C].南京:揚州大學,2006.
許丁玲.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素養(yǎng)的新建構[C].浙江師范大學,2004:16.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17
多媒體技術因其呈現(xiàn)知識的趣味性強、方式多樣,廣受大多數學生的喜愛,在抓住學生注意力方面具有十分明顯的優(yōu)勢,不論是音樂、視頻、還是課件,在活躍課堂氛圍方面,多媒體技術的巧妙使用總是可以讓教師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小學英語課上教師積極使用多媒體技術很重要。
一、使用多媒體技術的重要性
(一)抓住學生注意力
一直以來,傳統(tǒng)講授的教學方式,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少弊端,其中之一就是在抓住學生注意力上效果不好。因此,英語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使用多媒體技術,第一作用就是可以充分抓住學生的眼球,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不僅學習成效更高,學習英語時也更加輕松了。
(二)活躍課堂氛圍
對于小學英語這門課來說,課堂氛圍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一來,小學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記憶單詞、學習發(fā)音、練習句法等本就略顯枯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疲倦和厭煩,如果課堂氛圍不夠輕松活躍的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更低了。二來,從學生的年齡特征來分析,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存在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教師將整個課堂氛圍維持在十分嚴肅的狀態(tài)下,學生的天性就難以釋放。
(三)多面呈現(xiàn)知識
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強調,教師要努力完善學生聽說讀寫多個層面的多項素養(yǎng)。毫無疑問,多項素養(yǎng)的完善,需要教師在教學時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多項感官。做好這一點,多媒體技術是便捷有效的。因為多媒體技術在呈現(xiàn)知識上,不但方式多、而且更為直接。比如說,教師在幫助學生糾正發(fā)音問題的時候,一味示范不見得有效。但是,用音頻與課件相結合,學生不僅可以清晰聽到正確的發(fā)音,還能看到發(fā)音的口形變化過程,在視覺上、聽覺上乃至感覺上對發(fā)音都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再比如說,我們在講解字母書寫的時候,多媒體技術往往可以將字體的書寫過程清晰且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比傳統(tǒng)的講解方式更為優(yōu)化。
(四)提升課堂效率
大多數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實踐經歷都充分證明,多媒體技術在提升課堂效率上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教師講解知識的方式受到學生們的青睞和歡迎;另一方面多媒體技術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和缺憾。課堂效率提高了,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開心。
二、使用多媒體技術時的注意事項
盡管多媒體技術有諸多優(yōu)勢,但是如果應用得不合理,也容易使優(yōu)勢轉化為劣勢,所以,教師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謀定而后動。
(一)使用多媒體的頻率要適中
多媒體技術優(yōu)勢雖多,但是英語教師假若每節(jié)課上都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的話,也未必是最佳選擇。首先,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頻率過高的話,學生也會產生審美上的疲勞,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其次,教師不加節(jié)制的應用多媒體技術,難免忽略到學生的某些課堂生成。比如說,課件或者音樂都是教師課前就準備好的,教師沒法根據學生課上的臨時情況修改課件。那么,針對學生的課堂生成,教師不能給出最準確的反饋顯然是不好的。再比如說,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將注意力完全放在多媒體上,與教師的眼神交流、語言互動是有降低的風險的。一句話,多媒體技術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教師要控制好使用的頻率。
(二)多媒體課件要精簡實用
幾乎每一名教師都會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但是每個人使用的效果卻各不相同,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制作多媒體類教學素材的水平存在差異。比如說,同樣是制作電子課件,有的教師設計出來的課件不僅在課堂上發(fā)揮了很好的效果,而且還受到了學生們的一致好評;有的則過于花哨、喧賓奪主,沒能取得預期的效果。一般來說,英語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要堅持精簡實用的原則,即方式要精簡、內容應實用。比如說,講解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這一課時,教師制作的課件應該始終以字母為核心,以幫助學生掌握字母為根本,制作課件的時候要堅持抓重點、抓難點,不要在有限的課件中插入過多無關的內容。
(三)多媒體應與教材相結合
“有的教師怎么能在講課的時候只用多媒體,丟掉了課本呢?”這是最近不少教育名家在探討教育現(xiàn)存問題時提出的一個疑問。盡管多媒體技術為我們的英語課堂增添了光彩和能量,但是,歸根結底課本才是我們教學的核心工具,換句話說,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時候要注意,不能丟掉課本、忽略教材,要懂得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二者的優(yōu)勢,實現(xiàn)課堂教學成效的最大化。
三、結語
綜上所述,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著實給英語教師的課堂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與可能性。但是,應用多媒體技術是一件考驗教師綜合教學水準的事,只有透徹分析出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與使用時的注意事項,才會真正有最佳的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復方枳菊解郁湯對抑郁模型小鼠空間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及其機制。方法:采用多種因素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方式建立抑郁模型小鼠,分別給予小鼠低、中、高劑量枳菊解郁湯處理。采用Morris水迷宮實驗,檢測小鼠的空間學習記憶能力的變化;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腦內基質細胞衍生因子(SDF-1)的表達。結果: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小鼠的空間學習記憶能力明顯下降(P<0.01),SDF-1在海馬CA1,CA3,DG及前腦皮層的表達明顯降低(P<0.05);與模型組相比,枳菊解郁湯中劑量組小鼠的空間學習記憶能力明顯增高(P<0.05),SDF-1在海馬CA1,CA3,DG及前腦皮層的表達明顯增加(P<0.05)。結論:枳菊解郁湯的抗抑郁作用可能與SDF-1的表達上調有關。
關鍵詞 中藥復方;慢性應激;抑郁癥;SDF-1;學習記憶;海馬;前腦皮層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al Prescription on Spatial Learning-Memory and Expression of SDF-1 in Brain of Depression Model Mice
DU Na CHEN Qian LI Yang XIAO Jing-shan YAO Meng-jiao LI Y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dong 27316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al prescription of Zhijujieyu-tang on the ability of spatial learning-memory in depression model mice brain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Using depression model mice induced by multivariate 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ors, and give the animal different doses of Zhijujieyu-tang. The ability of spatial learning-memory of mice were determined by Morris Water Maze, and the expression of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 in the brain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mice, the spatial learning- memory in model group mic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 01). The SDF-1 expression in the CA1, CA3, DG regions of hippocampus (HP) and prefrontal cortex (PFC)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model group mice (P<0. 05).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mice, Zhijujieyu-tang medium dosage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func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SDF-1 in HP and PFC (P<0. 05). Conclusion:Zhijujieyu-tang antidepressant-like property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up-regulation of SDF-1expression in HP and PFC.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Chronic stress; Depression; Learning-memory; SDF-1; HP; PFC
抑郁癥(depression)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的常見精神衛(wèi)生疾病[1],可以造成身體器官的功能紊亂,其程度可以從輕度的憂傷到重度的絕望、自殺企圖等。抑郁癥發(fā)病機制復雜,病程長,易復發(fā)。對于抑郁癥的治療,西藥的療效較有限,易產生耐藥性和不良反應明顯等缺點,而中藥復方具有多成分、多環(huán)節(jié)、多靶點的特點,辨證施治;同時,國內外在抗抑郁藥物的研制與開發(fā)方面逐漸重視傳統(tǒng)藥物和天然藥物[2]。基質細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在神經元發(fā)育過程中有重要作用,可影響海馬神經元突起延伸和凋亡效應[3],對神經干細胞的遷移、軸突分支及神經細胞損傷修復有重要作用[4]。本研究通過多因素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方式建立抑郁小鼠模型,檢測小鼠空間學習記憶能力的變化,并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海馬及前腦內SDF-1的表達。探討中藥復方枳菊解郁湯對抑郁模型小鼠空間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及其機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昆明品系小白鼠,體重18-21g,2月齡,雌雄各半,由濟寧魯抗藥業(yè)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實驗小鼠分籠飼養(yǎng),每日按灌胃手法抓取撫摸,使小鼠適應1周。
1.2 實驗藥物
中藥復方枳菊解郁湯配方:石菖蒲15g、枳實10g、夜交藤20g、15g、炒棗仁30g、勾藤30g、郁金15g、柏仁30g、膽星10g,由曲阜市中醫(yī)醫(yī)院提供。用量:按人鼠等效劑量(生藥量175g)換算為低劑量,其二倍量為中劑量,四倍量為髙劑量。每日一次灌胃給藥,每鼠每天0.2 ml。陽性藥物對照組采用鹽酸氟西汀膠囊,20mg/粒,由常州華生制藥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H19980138。用量:按人鼠等效劑量換算,3.6mg/kg.d,溶于0.2ml蒸餾水中,每日一次灌胃給藥,每鼠每天0.2 ml。
1.3 動物分組
小鼠適應一周后隨機分組:對照組,模型組,氟西汀組,中藥低、中、高劑量組。每組12只。對照組和模型組小鼠每天蒸餾水灌胃;氟西汀組小鼠每天氟西汀灌胃;中藥低、中、高劑量組,根據各自的劑量,每只小鼠每天中藥灌胃給藥。各組小鼠應激前1h灌胃給藥。
1.4 慢性應激抑郁模型的建立
除對照組外,各組小鼠均接受7種不同應激方式,包括電擊足底(每隔1分鐘每次持續(xù)10秒刺激,電壓38V,共計15次)、冷水刺激(8℃冷水,共計3min)、斜籠(24h)、禁食(24h)、禁水(24h)、通宵照明、高臺(1h,高臺直徑10cm、高160cm)。每天選取一種應激方式,隨機選擇,持續(xù)應激21天。對照組小鼠正常飼養(yǎng),不給予任何應激。
1.5 Morris水迷宮實驗
Morris水迷宮視頻跟蹤分析系統(tǒng)由圓形水池、平臺、視頻跟蹤設施、分析軟件4部分組成。水池內分為4個象限。平臺放置在第一象限(目標象限),在對面象限(第三象限)做好明顯標記物。平臺在水面以下約1 cm。水溫控制在25oC。定位航行實驗共進行4天,每天每只小鼠共接受4次找平臺訓練。每只小鼠依次從四個象限的入水點入水池,記錄小鼠從入水至爬上平臺的逃避潛伏期(escape latency),檢測小鼠的空間學習能力??臻g搜索實驗在實驗第5天進行,平臺撤除,小鼠從第三象限入水點入水,記錄小鼠120s內在各個象限的游泳(停留)時間,檢測小鼠的記憶保持能力。
1.6 小鼠海馬和前腦皮層SDF-1的表達
水迷宮實驗后立即進行灌流取腦,用戊巴比妥鈉對小鼠進行腹腔麻醉,迅速打開胸腔,暴露心臟,經左心室快速灌注37℃生理鹽水和預冷4%多聚甲醛磷酸鹽(PFA)緩沖液,開顱取腦,梯度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石蠟包埋,行冠狀切片(5μm)。按照SDF-1免疫組化試劑盒說明(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選取每只小鼠海馬CA1、CA3、齒狀回(DG)和前腦皮層(PFC)切片3 張,每個玻片各隨機取兩個視野,用Motic Images Advanced 3.2 圖像處理系統(tǒng)檢測SDF-1陽性細胞平均目標灰度值。
1.7 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
實驗數據采用平均數±標準誤(M±SE)表示。定位航行實驗的逃避潛伏期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Repeated-measures ANOVA);其它數據均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組間比較用N-K法,以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 各組小鼠空間學習記憶能力的變化
定位航行實驗結果顯示(表1),對照組和模型組小鼠的逃避潛伏期迅速降低(P<0.01);氟西汀組、枳菊解郁湯低、中、高劑量組小鼠的逃避潛伏期均明顯減少(P<0.001, P<0.01)。表明各組小鼠隨著訓練周期的增加,空間學習能力得到提高。與對照組小鼠相比,模型組小鼠4天的逃避潛伏期均顯著增多(P<0.01, P<0.05);與模型組小鼠相比,氟西汀組和枳菊解郁湯中劑量組小鼠4天的逃避潛伏期均顯著減少(P<0.01),高、低劑量組小鼠在第4天出現(xiàn)顯著減少(P<0.05)。表明模型組小鼠的空間學習能力減弱,而枳菊解郁湯能改善抑郁小鼠的空間學習能力,且中劑量效果更好。
表1 各組小鼠的逃避潛伏期 (秒,M±SE)
*P<0.05,**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模型組比較;n=12.
空間搜索實驗結果顯示(表2):對照組小鼠在第一象限(平臺所在象限)停留時間明顯高于其他象限(P<0.01);而模型組小鼠在第一象限停留時間明顯低于第二、三象限停留時間(P<0.001)。與對照組小鼠相比,模型組小鼠的第一象限停留時間明顯減少(P<0.01);與模型組小鼠相比,氟西汀組小鼠、枳菊解郁湯低、中、高劑量組均顯著增加(P<0.01, P<0.05)。表明抑郁模型小鼠空間記憶能力減弱;枳菊解郁湯能改善抑郁模型小鼠空間記憶,且中劑量效果最明顯。
表2 各組小鼠在四個象限的停留時間 (秒,M±SE)
*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模型組比較; n=12.
2.2 各組小鼠海馬和前腦皮層SDF-1的表達
各組小鼠免疫組化結果顯示(表3):SDF-1在海馬各區(qū)及前腦皮層均有不同程度的表達,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小鼠CA1、CA3、DG和前腦皮層SDF-1的平均目標灰度值明顯增高(P<0.01),模型組SDF-1的表達減弱;與模型組相比,氟西汀組、中藥各劑量組SDF-1的平均目標灰度值均不同程度降低(P<0.01, P<0.05),SDF-1的表達增強。
3 討論
有研究報道,慢性、低強度、長期的日常壓力是引發(fā)抑郁癥的主要原因[5],慢性應激抑郁動物模型被廣泛應用于抑郁癥的研究。英國心理學家Morris創(chuàng)建了水迷宮實驗以評估動物的空間學習記憶能力,Morris水迷宮實驗模型已經成為研究學習記憶的常用方法之一。定位航行實驗是動物通過空間視覺線索找到隱匿平臺,從水中逃生的程序,用于動物空間學習能力的檢測;空間探索實驗則用于評價動物空間記憶能力。本研究顯示,模型組小鼠的逃避潛伏期均顯著增多,空間搜索實驗中在第一象限停留時間也明顯減少,表明抑郁模型小鼠的空間學習和記憶能力均減弱;氟西汀組、枳菊解郁湯中劑量組的逃避潛伏期均減少,空間搜索實驗的第一象限停留時間均明顯增多,表明枳菊解郁湯能有效改善抑郁模型小鼠空間學習、記憶能力減退的現(xiàn)象,從而起到一定的抗抑郁效果。
慢性應激導致神經化學方面的改變可能參與了抑郁癥的發(fā)生,尤其是神經內分泌、神經遞質、神經可塑性的改變在抑郁癥的發(fā)生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應激動物腦區(qū)海馬及前腦皮層的整體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6],從而導致神經細胞受到損害。我們先前的研究表明,多因素慢性應激可引起小鼠腦內神經元的損傷[7]。SDF-1是一種表達于多種細胞和組織的基質細胞衍生因子[4],在胚胎發(fā)育、腫瘤轉移、免疫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和修復中起著重要作用,可影響海馬神經元突起延伸、凋亡效應及神經干細胞的遷移。本研究結果顯示,SDF-1在海馬各區(qū)及前腦皮層均有不同程度的表達,模型組小鼠CA1、CA3、DG和前腦皮層SDF-1的平均目標灰度值明顯增高;氟西汀組、中藥各劑量組SDF-1的平均目標灰度值均不同程度降低,且中劑量有顯著差異,表明枳菊解郁湯通過上調抑郁模型小鼠SDF-1在腦區(qū)的表達,對損傷的神經元進行修復,進而起到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參考文獻
[1]Belmaker RH, Agam G.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N Engl J Med, 2008, 358: 55-68.
[2]Kim SH, Han J, Seog DH, et al.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Chaihu-Shugan-San extract and its constituents in rat models of depression[J]. Life Sci, 2005, 76: 1297 -306.
[3]Liu SF,Xing M,Han XF,et al. Effects of SDF-1α on neurite outgrowth and apoptosis of hippocampal cells[J]. Chinese J Neuroanatomy, 2011, 27: 611-616.
[4]牟臨杰,丁鵬,王崇謙,等.基質細胞衍生因子-1趨化神經干細胞遷移的體外效應[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 5058-5062.
[5]Alberts SC, Sapolsky RM, Altmann J. Behavioral, endocrine, and immunological correlates of immigration by an aggressive male into a natural primate group[J]. Horm. & Behav., 1992, 26: 167-178.
關鍵詞:中醫(yī)藥學生;就業(yè)競爭力;提升措施
Key words: students of Chinese medicine;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8-0178-03
1 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fā)展,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高校畢業(yè)生數量逐年遞增。根據教育部數據統(tǒng)計,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yè)生總數達到749萬人,比2014年增加22萬人,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大學生就業(yè)面臨新的挑戰(zhàn)。而中醫(yī)藥院校大學生的培養(yǎng)形式不同于產生于近代科學基礎之上的其他學科,其就業(yè)特點也與其他類別高校呈現(xiàn)一定的差異化。
“發(fā)展中醫(yī)藥事業(yè)、中西醫(yī)并重”,是我國制定的中醫(yī)藥發(fā)展方針。中醫(yī)藥具有堅實而廣泛的群眾基礎,社會對中醫(yī)藥人才的需求是長期存在的,尤其是中國社會逐漸進入老齡化,中醫(yī)藥在未來有進一步的發(fā)展空間。
但是,與西醫(yī)類醫(yī)學專業(yè)相比,中醫(yī)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在就業(y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大中城市的醫(yī)院即使需要中醫(yī)人才,也是傾向于從社會上招聘富有經驗的老中醫(yī)。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如何有效提高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率和就業(yè)質量,成為了中醫(yī)藥院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USEM模型分析中醫(yī)藥院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現(xiàn)狀,探討有效提升中醫(yī)藥院校學生就業(yè)競爭力的措施,促進畢業(yè)生充分就業(yè)。
2 USEM模型的基本原理
2.1 就業(yè)競爭力
就業(yè)競爭力是指畢業(yè)生在就業(yè)市場上,具有戰(zhàn)勝競爭對手找到適合才能發(fā)揮和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適當工作崗位的能力,即全面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的能力。通過對大學生就業(yè)競爭力的研究,可以掌握大學生能力、素質現(xiàn)狀,提升高校對學生的培養(yǎng)質量,適應社會需求,促進學生就業(yè),緩解就業(yè)壓力。
就業(yè)競爭力分為“基礎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和“環(huán)境競爭力”?;A競爭力主要指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包括思想道德修養(yǎng)、意志、品質、誠實正直、敬業(yè)精神、獲取信息能力、責任心、創(chuàng)新精神、心理調整能力等方面;核心競爭力包括職業(yè)定位能力與就業(yè)期望、專業(yè)實踐技能、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語言文字能力等內容;環(huán)境競爭力包括專業(yè)方向、學歷、學校品牌等內容。對于大學生來說,基礎競爭力是進行高質量就業(yè)的支撐環(huán)節(jié),更加強調人才的基本素質,不但要求畢業(yè)生是某一方面的專業(yè)人員,更加強調作為一個人格健全的高素質的“人”所擁有的各方面技能,強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核心競爭力強調畢業(yè)生在就業(yè)中的功能性、適應性和可遷移性的能力,指畢業(yè)生能夠順利的就業(yè),被用人單位認可;環(huán)境競爭力是指畢業(yè)生所處的環(huán)境的影響力。
2.2 USEM就業(yè)能力模型
關于就業(yè)競爭力不同要素之間的結構和動態(tài)關系上,西方學者提出了一些就業(yè)競爭力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是2004年英國的學者彼特?奈特和曼茲?約克從心理學角度構建了在就業(yè)競爭力研究領域被廣泛引用的USEM模型。該模型包含四個基本要素,分別是學科理解力(Subject Understanding)、技能(Skills)、自我效能感(Efficacy)以及元認知(Meta-cognition)構成。該模型不但指出了影響就業(yè)競爭力的基本要素,還理清了各要素直接的相互關系,對研究提高大學生就業(yè)競爭力的途徑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3 中醫(yī)藥院校學生就業(yè)競爭力現(xiàn)狀
為了解中醫(yī)藥院校學生就業(yè)競爭力現(xiàn)狀,本研究主要以某中醫(yī)藥院校2013屆畢業(yè)生作為研究樣本,發(fā)放調查問卷1229份,共回收有效問卷753份,回收率61.3%,共覆蓋該校中醫(yī)學、中醫(yī)學(專升本)、中醫(yī)學(中醫(yī)骨傷科學方向)、中藥學、中西醫(yī)臨床醫(yī)學、中藥資源與開發(fā)、制藥工程、針灸推拿學、市場營銷、護理學、公共事業(yè)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藥學、藥物制劑共14個本科專業(yè)。
以USEM模型中所涉及的影響就業(yè)競爭力的四個基本要素為基礎,對中醫(yī)藥院校學生就業(yè)競爭力現(xiàn)狀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3.1 學科理解力調查結果及分析
理解力,顧名思義就是理解能力。杜威說:“所謂理解,就是把握住事物的意義。”而他認為“意義”就是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間的關系。因此,學科理解力就是指學生通過一定的學習,對自身所學專業(yè)所構建的知識體系,包含了專業(yè)知識與原理、專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前景及相關專業(yè)知識。
學科理解力的調查可以通過工作與專業(yè)相關程度、繼續(xù)深造轉換專業(yè)比例、就業(yè)現(xiàn)狀滿意度和離職原因等方面來體現(xiàn)。在本次所調查的研究樣本中,該校畢業(yè)生工作與專業(yè)相關度為86%,比全國非“211”本科院校高18%,其中相關度最高的是中西醫(yī)臨床醫(yī)學96%,最低的是公共事業(yè)管理64%;繼續(xù)深造轉換專業(yè)比例中,有26%的調查者轉換了專業(yè),低于全國非“211”本科院校;就業(yè)現(xiàn)狀滿意度總體來看為57%,與全國非“211”本科院校持平;畢業(yè)后半年內有18%的學生有過離職經歷,低于全國非“211”本科院校8個百分比,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薪資福利和個人發(fā)展空間是導致離職的主要原因,但是也有32%的被調查者因為想要改變職業(yè)或行業(yè)而離職。通過調查數據顯示,研究樣本中反映學科理解力的數據均優(yōu)于全國非“211”本科院校,可以說研究樣本的學科理解力總體優(yōu)于平均水平,這是由于中醫(yī)藥院校的專業(yè)特色所決定的,中醫(yī)藥院校的大多數專業(yè)都與醫(yī)藥行業(yè)有關,專業(yè)化程度非常高,相應地,畢業(yè)生工作也比較穩(wěn)定,職業(yè)前景良好。
學科專業(y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職業(yè)的選擇,但是很多學生在報考大學選擇專業(yè)時,大多對所選專業(yè)并不了解,只是通過家長、學校及周圍人的建議或者所謂的熱門專業(yè)進行選擇。因此忽略了自身的興趣、性格和價值觀,導致部分學生入學后對所學專業(yè)并不感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科理解力的發(fā)展。
3.2 技能調查結果及分析
技能是指在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反復的練習而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行動方式。美國辛迪?梵和理查德?鮑爾斯將技能分為了三類:專業(yè)知識技能、可遷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大學生就業(yè)所需要的技能,包括大學生通過教育或者培訓所掌握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及能力、從事任何職業(yè)都必不可少的可遷移技能以及更好的適應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
技能是USEM模型中影響就業(yè)競爭力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在調查中通過專業(yè)知識滿足度、可遷移技能滿足度、創(chuàng)新能力滿足度等方面來體現(xiàn)。在本次調查樣本中,專業(yè)知識滿足度總體為79%,與全國非“211”本科院?;境制剑渲袑I(yè)知識滿足度比較高的知識是護理學專業(yè)所涉及的中文語言類知識,滿足度為86%,最低的是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所涉及的法律與政府方面知識,滿足度只有68%;可遷移技能可分為五大類,包括理解與交流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管理能力、應用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調查結果顯示,研究樣本總體可遷移技能滿足度為80%,與全國非“211”本科院校基本持平,其中針灸推拿學的聆聽能力滿足度最高,為85%,達到高等水平,最低的同樣也是針灸推拿學,學習能力滿足度僅為54%,處于中等水平;對于創(chuàng)新能力滿足度,調查結果為81%,與其他非“211”本科院校持平,其中批判性思維的滿足度最高,為84%,普遍認為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比較重要的積極學習滿足度為78%。
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影響因素很多,宏觀上比如培養(yǎng)方案、教學大綱的制定,微觀上體現(xiàn)在任課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在被調查對象中,畢業(yè)生核心課程滿足度僅為60%,其中中西醫(yī)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西醫(yī)診斷學、西醫(yī)內科學、中醫(yī)內科學和中藥學滿足度為35%-53%,均低于平均水平,因此需要在課程設置、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加強;教學滿意度為86%,比全國非“211”本科院校高5個百分點,不滿意的主要原因就是實習和實踐環(huán)節(jié)沒有達到學生所需水平,課堂上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也是一大因素。培養(yǎng)可遷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就不能僅僅依靠課堂教學來實現(xiàn),而是通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學習、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以及組織參加各類校園活動來鍛煉和提高。
3.3 自我效能感調查結果及分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工作的推測與判斷。自我效能感是一種非常積極的狀態(tài),是一種正能量,受到個人成敗經驗、模范榜樣、周圍鼓勵、情緒反應和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的影響。在USEM模型中,自我效能感就是大學生在就業(yè)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自信心和自我判斷能力,即激發(fā)自身潛能的信念。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自我效能感比個人能力往往更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在調查結果中,63%的被調查者認為自身的人生樂觀態(tài)度得到了有效提升;59%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今后可以取得事業(yè)成功;55%的人認為他們更加積極努力、追求上進了。相對其他技能來說,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比例較低。
3.4 元認知調查結果及分析
元認知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拉維爾于1976年提出的,他將元認知表述為“反應或調節(jié)認知活動的任一方面的知識或認知活動”,簡單來說就是對思維和學習活動的知識和控制。在USEM模型中,元認知用來反應大學生認識自我的反思能力、控制自我的執(zhí)行能力以及提升自我的管理能力,主要體現(xiàn)為大學生發(fā)展能力和自組織能力。
在研究樣本中,職業(yè)期待吻合度為49%,高于全國非“211”本科院校3個百分點,職業(yè)期待吻合度較高的專業(yè)為制藥工程、中醫(yī)學,較低的為公共事業(yè)管理,其中39%的人認為職業(yè)不符合自身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39%的人認為職業(yè)不符合自身興趣愛好,11%的人認為職業(yè)不符合自身生活方式,11%的人認為不符合自身性格;而在學習積極性調查中,積極學習滿足度也只有78%。導致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的元認知能力不足,沒有較早的認識自身特點,制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職業(yè)發(fā)展目標,有計劃的主動學習,鍛煉自身能力,直到畢業(yè)走向工作崗位之后才發(fā)現(xiàn)種種的不適應。
4 提升中醫(yī)藥院校學生就業(yè)競爭力措施
根據調查結果并結合USEM就業(yè)競爭力模型,提升中醫(yī)藥院校學生就業(yè)競爭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第一,結合社會需求制定培養(yǎng)方案。人才培養(yǎng)方案是高校進行人才培養(yǎng)立足的根本,也是決定學生專業(yè)知識技能高低的關鍵。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應適應社會需求,深入到用人單位中進行調研,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具體要求,不斷加以完善。在新生入學時,應設置專業(yè)導論課程,讓學生了解專業(yè)發(fā)展、主要專業(yè)知識、相關學科知識、就業(yè)方向和學科前沿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科理解力,有助于學生構建自身專業(yè)知識體系。專業(yè)知識方面,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專業(yè)和課程學習中的核心知識和核心技能的理解及其運用,把知識和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培養(yǎng)融合在一起,任課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避免照本宣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來安排核心課程的培養(yǎng)時機,避免將核心課程安排的過早或過晚。
第二,完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體系。通過調查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相比于學科理解力和技能等因素,研究對象的自我效能感和元認知能力并沒有達到期望。而這兩種能力的提高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無法滿足的。在很多師生認為,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僅僅是專門為臨近畢業(yè)的學生設置的,這種認識是錯誤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不僅涵蓋面試技巧,簡歷制作等求職技能,更重要的內容是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探索和職業(yè)探索,最終幫助學生進行決策,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yè),樹立目標并為之行動。完整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體系包括:大一進行自我探索指導,讓學生了解自身性格,興趣和價值觀,這就是一個提升元認知能力的過程;大二進行職業(yè)探索,讓學生了解各種職業(yè)的特點和對能力的要求,根據自我探索的結果與職業(yè)世界進行匹配,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yè),并制定自身能力提升計劃,增強自我效能感和各項能力;大三進行求職技能培訓,主要內容就是簡歷制作、面試技巧、商務禮儀等方面,為大四求職做準備。通過這一系統(tǒng)的學習和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
第三,加大各環(huán)節(jié)實習、實踐培養(yǎng)力度。在對研究對象調查中可以發(fā)現(xiàn),大部分調查對象對于學校所設置的實習環(huán)節(jié)不滿意,主要原因就是實習環(huán)節(jié)太少,無法滿足學生需求。學校要與用人單位加強合作,通過參觀實習、社會實踐、假期實習、畢業(yè)實習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鍛煉學生的專業(yè)技能,讓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另外應擴大暑期社會實踐規(guī)模,避免社會實踐單純只有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參與,應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參加公益活動、三下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充分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公民意識。
第四,運用第二課堂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第二課堂的概念在各高校中已經十分普及,通過第二課堂的開展,不但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各項技能,包括專業(yè)知識技能、可遷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學校應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模式,通過學科前沿講座、人文素質講座、專業(yè)技能比賽、課題研究等形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輔導,使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能力。并且在組織第二課堂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組織、策劃、領導、溝通、團隊意識等可遷移技能也得到了有效的鍛煉。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解決大學生就業(yè)難的問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提高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這需要社會、學校、學生三位一體。社會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和就業(yè)機會,規(guī)范和完善高校學生就業(yè)制度;學校應以社會需求為指導,以學生為本,培養(yǎng)綜合素質高、就業(yè)競爭力強的有用人才;學生作為就業(yè)主體,應端正自身求職態(tài)度,踏踏實實學習,樹立正確的求職目標,并制定計劃為之努力。相信通過三方的共同努力,中醫(yī)藥院校學生的就業(yè)工作會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樓錫錦,周樹紅,吳麗玉.大學生就業(yè)競爭力分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1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3年5月17日――2013年8月17日收治SAP患者15例,其中12例CVVH治療,男8例,女4例,男(28-64歲),平均年齡(43.88±12.44)歲)。女(48-72歲),平均年齡(63±10.67)歲。其中4例并發(fā)急性腎衰,2例還伴有左心功能不全;1例并發(fā)急性呼衰。所有患者均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6例行氣管插管,3例行器官切開,3例行面罩給氧,4例給予胃腸減壓。
1.2方法經中心經脈留置單針雙腔導管,建立體外循環(huán)。其中股經脈置管9例,頸內靜脈置管3例。采用德國貝朗公司BRAUN DIAPCAP連續(xù)性靜-靜脈血濾機。濾器選用德國貝朗公司和血濾機相配套的AV600,聚砜膜,膜面積1.0m2,膜長度20.90cm。置換液為總醫(yī)院配方[1]前稀釋方式輸入,置換液流速300ml/h,血流速200ml/h,另外選擇血管靜脈微量泵入葡萄糖酸鈣7.5ml/h,硫酸鎂2.4ml/h,超濾量根據患者的負荷和臨床狀況調整。肝素抗凝,測部分凝血酶原活化時間調整肝素用量。行CVVH治療前及CVVH治療后第8、16、24、48小時分別測量患者的心率(HR)、中心靜脈壓(CVP)、尿量。
1.3護理
1.3.1床旁血濾機得使用包括機器開機、進入自檢、連接血濾器與管路、并對血濾器和管路用含肝素生理鹽水(1萬U/2L)沖洗,預沖[2]。設置血流速200ml/min,置換液流速3000ml/h,設置PV壓力報警參數、PA壓力報警參數、TMP壓力報警參數,加熱器調制37-39℃。超濾量根據病人的病情和出入量而設定。置換液配制按總醫(yī)院配方,0.9%生理鹽水3000ml+5%葡萄糖1000ml+5%碳酸氫鈉鈣和鎂分別以7.5ml/h和2.4ml/h另外微量泵入。密切觀察血濾管路運行情況,出現(xiàn)報警及時處理。
1.3.2病情觀察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包括心率、心律、血壓、中心靜脈壓、計每小時尿量及是否有發(fā)冷,低血壓,肢體抽搐等不適。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和觀察呼吸頻率、潮氣量、供氧濃度,血氧飽和度,注意呼吸道溫化和濕化,及時清除痰液,調節(jié)呼吸機各參數。
1.3.3抗凝無活動出血的患者,采用肝素抗凝接專用注視泵,與濾器前5-10mg/h勻速注入,血濾結束前30-60分鐘停止給肝素,并注意觀察神志,皮膚粘膜有無出血傾向。有出血傾向時,可采用魚精蛋白30-50mg加生理鹽水20ml稀釋后緩慢靜脈注射[2]。有嚴重出血傾向者采用無肝素抗凝,每隔15分鐘用生理鹽水100ml沖洗血路管道及濾器,并根據病情適當加大血流量。
2結果
2.1結果CVVH在SAP早期能有效清除體內多余水分,血管活性物質(5-羥色胺、組織胺、激肽酶)和體內炎性介質、毒素,改善腎功能。行CVVH治療過程中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治療后16h、48h分別與0h比較,經T檢驗,HR顯著下降(P
2.2不良反應1例治療16小時后出現(xiàn)手足抽搐,靜推葡萄糖酸鈣后好轉;2例出現(xiàn)發(fā)熱,給予物理降溫,維生素靜滴后體溫降至接近正常。
2.3CVVH前后HR、CVP、尿量變化情況見表1。
3討論
嚴密監(jiān)測血壓的變化,結合尿量、生化指標相應調整超濾量??商岣咄肝鲆衡c濃度或靜點高滲氯化鈉、白蛋白、血漿以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以維持血壓。治療中有2例出現(xiàn)低血壓,經過降低超濾量,靜滴10g白蛋白及500ml高滲氯化鈉后血壓維持在100-120/60-90mmHg。
目前CVVH治療的費用高,經濟上病人難以承受。研究表明,血濾的清除作用是非選擇性的,清除炎癥因子又將清除抗炎因子。CVVH對促炎和抗炎因子的平衡作用還是難以預料,[4]在治療中誘導炎癥反應,糖、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喪失,體內生物活性物質的喪失,如皮質素、胰島素、生長激素。治療及各種并發(fā)癥,如何進一步去預防和解決,有待我們去研究。
參考文獻
[1]季大璽,謝石浪,黎磊石,等.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在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救治中的應用.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1997,6(6):415.
俄國思想家別林斯基曾直言:“有許多種的教育與發(fā)展,而且其中每一種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過道德教育在它們當中應該首屈一指?!逼溲哉撛诮o予德育高度評價的同時,也向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揭示了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以下,筆者將結合自身日常的教學實踐著重對開展小學德育工作的方式與方法進行分析與探索。
一、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及分析能力就受到了限制;相反,他們對于自身周圍的常見事物具有超強的模仿能力。而不同于其他人,班主任是小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也最為頻繁的人,其對于學生的影響更是其他教學工作者所不可比擬的。鑒于上述兩點,我個人認為,要想更好地展開德育工作,作為班主任,必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自身的實際行為為學生樹立起良好道德的榜樣。對此,我有著非常深刻的體會。例如,在一次手工課后,我發(fā)現(xiàn)教室的地上有很多碎木屑,于是,開始蹲在地上一片一片地撿。剛開始,學生并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可隨著時間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到了撿碎木屑的隊伍之中,有的用手撿,有的用掃帚輕輕地掃,還有的用簸箕在裝撿起來的碎木屑……很快,地上的碎木屑被收拾得干干凈凈。雖然在這一過程中我什么都沒說,更沒發(fā)表所謂的高談闊論,但我明白,我以我的實際行為及舉動為學生上了重要的一課。我想這就是以身作則的作用與效果。綜上所述,作為小學班主任,必須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這樣才能在無聲中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捌渖碚?,不令而行”即是這個道理。
二、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
每個社會個體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與區(qū)別,小學生也不例外。受到家庭情況、受教育程度、性格因素等多重影響,小學生個體之間也存在極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任在掌握班級大體情況的同時,必須深入了解個體與個體的不同差異,實施有區(qū)別、有層次的德育滲透工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例如,對于班上一些所謂的“后進生”,班主任除了要認真分析每個學生與每個學生學習成績、性格等各方面的不足與缺點以及之所以造成這些不足的可能性原因,更要著重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或者長處。這樣才能在避免傷害學生自尊心與自信心并給予其肯定與鼓勵的同時,真正做到在了解不同個體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有區(qū)別、有層次、有對待地開展德育滲透工作,如此,方能真正成為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引領者與良好向導。很顯然,這要比單純地指責學生不求上進、自甘墮落等打擊式教育效果好得多。
三、精心籌劃主題班會
所謂主題班會,即班主任以教育目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等為基礎,制定相符的活動主題,并要求班級學生圍繞所制定的主題進行分析與討論的一種教育形式。教學實踐證明,有效的主題班會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認知水平,促進其樹立起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重要形式之一。鑒于此,我在日常的小學德育工作中經常有意識地為學生籌劃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主題班會,并促使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建立起了良好的道德標準。如,在“世界無煙日”到來之時,我策劃了“珍愛生命,拒絕吸煙”的主題班會,在班會活動上,不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了他們之前搜集到的有關吸煙危害的圖片、實例、戒煙方法等資料,還帶領他們做了一個關于吸煙的小實驗(將兩條小魚分別放入清澈的純凈水以及浸泡有大量煙絲的水之中,期間不間斷地對兩條小魚的活動狀況進行觀察與記錄),最后還讓學生踴躍發(fā)言,談談關于吸煙危害的認識或者看法。如此,不僅使學生對“吸煙有害”這一常見用語形成更全面的認識與了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樹立了他們自己不吸煙同時也盡可能幫助周圍其他人戒煙的決心。而這,恰恰是本次主題班會所要達到的德育效果。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并且,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钡掠ぷ鞯闹匾约氨匾宰憧梢娨话?。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滲透工作時,并不能一味急于求成,須知,一口氣吃不成胖子。只有認真遵循小學生身心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并付諸切合實際的德育滲透策略,方能切實將德育工作落到實處,也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意義
隨著德育一直以來都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組分,現(xiàn)今新課標更是將德育教育置于重要地位。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性學科,在教育方針的貫徹、全民素質的提高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數學教育中進行德育滲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較高、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強的新型人才,已逐步發(fā)展成為現(xiàn)如今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傳統(tǒng)觀念中,德育教育屬于語文、歷史、政治等文科教學的任務,數學屬于自然科學的理性學科,不必開展德育教學。但仔細分析數學教材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的德育因素極為豐富,例如,數學的發(fā)展歷經曲折,是科學家不斷探索、潛心研究的結果,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等精神品德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特殊的教學設計可以很好地實現(xiàn)辯證唯物主義的滲透,日常品德的灌輸,以及師生感情的培養(yǎng)等德育方面的教學目的。綜上所述,小學數學作為教育的一部分,其德育教育滲透必不可少,通過數學具體數據與德育理論的結合,并以優(yōu)美的圖表形式展現(xiàn),對于思想相對稚嫩的小學生來說,具有極為重要的教育意義。
2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思路與實踐
2.1聯(lián)系實際,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數學雖然是屬于自然科學范疇的基礎性學科,但其實用性極強,相關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以及科技發(fā)展等眾多領域均具有極為廣泛的應用。因此,教師應結合數學學科的這一特點,并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對相關知識的接受能力,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相關知識講解,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深入淺出的教育目的。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章“元、角、分與小數”的教學中,便可結合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同時滲透愛惜人民幣、勤儉節(jié)約等相關品德。再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二章“認識圖形”中,涉及“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相關教學,教師可以結合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及平行四邊形活動性等特征,介紹其在日常及生產中的應用――三角形支架、掛衣架等,有意識的加大德育滲透,例如講述掛衣架便可結合“父母辛苦下班回家后,同學們會幫爸媽把衣服掛在衣架上”這一實例來滲透“孝”這一中華美德。通過教師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學生便能更加明確所學知識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還可通過報刊、廣播等現(xiàn)代化信息資源,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介紹相關知識的應用實例,開闊學生眼界,增強學生求知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2結合對數學教學過程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
通過對數學教學過程的改進,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一方面,結合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進行品德教育。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材在素材選擇上,內容更加寬廣、內涵更加豐富,德育素材極為豐富。因此,應對德育因素進行針對性的挖掘,利用不同的教學形式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對學生進行情感、生活態(tài)度及價值觀的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數學教學活動及其他教育形式開展德育滲透。例如,借助多媒體、電視、電影等現(xiàn)代化信息方式生動的展現(xiàn)經典的德育事件、數學科學家故事;通過進行家訪、舉辦家長座談會等各種活動形式,進行相關德育滲透。
2.3示范導行,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
自古以來,教師教學中都講究言傳身教的教學方法。針對小學生喜歡模仿的特點,在小學數學課程中,教師應嚴格約束自己,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以便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例如,在教學中通過得體的言談舉止,嚴謹的教學,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等,以及某些不經意的細節(jié)處理,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達到德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身教”往往比“言傳”具有更強的教育效果,比活動形式的教育力度更持久,比課本的教育更為廣泛。因此,身為教師應謹言慎行,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在數學教育中不斷進行德育的滲透。例如,小學數學中計算、應用題比重極大,需要學生們養(yǎng)成細心、嚴謹的學習習慣,教師便可針對這一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同時應在教學過程中嚴格約束自己,達到嚴謹、細心;再如教室地面上有垃圾,教師主動撿起扔進垃圾桶等,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道德修養(yǎng)。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的建設,帶領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道德修養(yǎng),達到在小學數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目的。
2.4培養(yǎng)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