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山西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山西大同大學
國際刊號:2096-9708
復合影響因子:-
全年訂價:¥ 172.00
國內(nèi)刊號:14-1404/K
審稿周期:預計1個月內(nèi)
創(chuàng)刊年份:2021年
綜合影響因子:0.28
《云岡研究》雜志創(chuàng)刊于(2021)年,創(chuàng)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是一本專注于云岡石窟及其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季刊,旨在推動云岡學的研究和發(fā)展,內(nèi)容涵蓋了多個方面。它不僅為學者提供了發(fā)表研究成果的平臺,也為公眾了解和認識云岡石窟的歷史文化價值架起了橋梁。它還吸引了眾多海內(nèi)外專家的關注與參與,通過高質量的文章,云岡研究致力于促進學術交流,深化對云岡石窟這一世界級文化遺產(chǎn)的理解與保護工作。
雜志的讀者對象廣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群體:學術研究人員:包括歷史學、考古學、藝術史、佛教研究等領域的學者,他們對云岡石窟及其相關文化有深入的研究興趣,并可能在自己的研究中引用或參考云岡研究中的內(nèi)容。高等教育機構師生:大學和學院中從事中國歷史、東亞研究、文化遺產(chǎn)保護等相關課程教學與學習的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該雜志作為教材或輔助閱讀材料。文物保護專家:負責云岡石窟及其他類似遺址保護工作的專業(yè)人士,可以通過雜志了解最新的保護技術、修復方法以及研究成果。文化愛好者:對中國古代文化和藝術感興趣的一般公眾,尤其是那些熱衷于探索中國古代石窟藝術的人士,可以從中學到豐富的知識并獲得審美享受。
(1)研究論文(包括研究簡報)書寫順序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中文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與中文一致),英文作者及單位,英文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2)基金項目和作者簡介按下列格式: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單位,學位,研究方向。
(3)提供作者簡介:姓名、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工作單位(寫到二級學院)、職稱或職務、主要研究方向或學科特長或從事何種專業(yè)技術工作、郵政編碼、電子郵箱地址、聯(lián)系電話。
(4)正文:文稿應具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shù)據(jù)準確,層次清晰,文字精練,用詞規(guī)范。正文中的一級、二級、三級標題均要求單獨一行,用阿拉伯數(shù)字編排序號,如:1,1.1,1.1.1。
(5)來稿應符合欄目要求,要求原創(chuàng),并體現(xiàn)求實、創(chuàng)新、嚴謹、規(guī)范的學風和文風,力求觀點鮮明,論據(jù)可靠,數(shù)據(jù)精準,文字練達,具有前瞻性、實用性。
(6)注釋是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nèi)容的詮釋和說明,用數(shù)字加圓圈在右上角標注,如①②……,注釋內(nèi)容排在頁腳。
(7)審稿:本刊實行以同行審稿為基礎的三審制(編輯初審、專家外審、編委會終審)。如作者與某位審稿人存在學術上的不同見解,可申請審稿回避。
(8)引用全部以參考文獻形式呈現(xiàn),置于正文之后。格式必須符合《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2015年)要求。無須提供注釋(包括文中注釋與腳注)、電子資源類型參考文獻。
(9)文題應準確、具體;簡潔、明了;醒目而富有深度;文題中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元素符號、分子式等。
(10)同一篇文章有無圖序須統(tǒng)一。圖序和圖題用5號黑體,圖注、圖字和分圖題用6號宋體。圖序與圖題中間空一格,圖題末尾不加標點,居中位于圖下方。
云岡研究是一本由山西大同大學主辦的季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nèi)。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山西省大同市興云街405號,郵編:037009。